关于成果转化,他们说……

来源: 企业家日报 时间: 2023-05-31 作者: 小编

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从蓝天到大海,用数字计算万物,长三角区域涌动着蓬勃的科技热情。

在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正在加速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而遍观江苏、上海、安徽等省市的科技创新远景规划,加速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都是一项“重头戏”。浙江实施创新深化一号工程,高能级科创平台更是至关重要的动力来源。

新型研发机构,从科技部等中央部委到地方,越来越炙手可热。

QQ图片20230531160009.jpg

以新型研发机构眺望产业未来

2003年12月,“八八战略”这一治省方略正式提出后的第5个月,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约共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一群科技工作者也因相同的志向,汇聚于此,他们步履丈量着、心中勾画着未来产学研融合的图景,以创新的热情,点亮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脉络,也点亮了更多科技工作者的梦想。

“我们员工最开始成立的时候5个人,现在我们比它多了1千人,我们科研机构第一年拿到了300万,现在我们超过了4个多亿。”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黄开胜笑道,“过去我们是做桥梁,清华的技术或者是其他的地方的技术到浙江来做产业化,到了十周年的时候说要把长三院变成一个具有先进水平的新型创新载体。”20年过去,清华长三院科技创新生态枝繁叶茂,已是人才荟萃的科创高地,构建了“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的模式,探索走出了一条省校合作、科技创新的有效路径,持股1000多家企业,孵化了73家上市公司,2022年产值超过3300亿,成为了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范本”。

近些年,随着高能级科创平台的白热化,浙江也适时启动前瞻性布局。之江实验室和湖畔实验室等主攻人工智能、数字信息、类脑计算与脑机结合等前沿研究项目;西湖实验室和良渚实验室在解决重大精神疾病、疑难未诊断疾病、代谢与衰老疾病、肿瘤机制研究等方面突破不断;甬江实验室让高端合金与磁性材料、先进高分子与复核材料走向市场;湘湖实验室聚焦农业领域研究,专注生物种业、绿色健康高效农业;白马湖实验室探索零碳、低碳能源生产……

这些实践也仅是新型研发机构积极牵手产业的一个缩影。据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趋势报告统计,截至2022年12月,浙江省累计培育建设省实验室10家、省级科创中心10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00家、地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00多家。

这100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在《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提出重点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4个万亿级世界级先进产业群中,就有4家覆盖四大产业群,7家涵盖3个,20家涵盖2个,64家的领域涉及其中一个产业。

一头扎根创新,一头直面市场,这些新型机构在不断深化机制创新,形成与企业深度合作、联合研发的新模式。

科技成果何以走出“象牙塔”

如果说,科技成果是科研人才手中的笔,产业则是一份重要的考卷。当百年变局激荡下的技术依赖风险加剧,“站在世界地图前”的科研人员如何应答?

随着新型研发机构的蓬勃发展,可以窥见,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才能加快实现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科技、人才、创新链统一的基础在于,共同的观念支撑。”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玉良曾对记者表示,我国目前科技、人才与企业三者间的关系还不够密切,高校对于科技应用到产业的观念不够强,基础研究对于企业来说,没有那么快用得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建宇在分析科技成果“象牙塔”属性的原因时则指出,科技研发未从产业需求出发,在转移转化中会遇到很多技术难题。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产品再到市场,每个环节都需要巨大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加之难以确定产品能否打开消费市场,成果落地风险高、进展慢。他认为,“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科技成果转化方式已发生变迁,从上世纪80年代的‘星期日工程师’,到90年代研究机构或者大学‘组织对组织’,到了2000年以后建立各种转化平台,直到现在的‘科学+企业+金融(VC)+政府’,这个是最新的模态。”

“一核两翼,一核培养人才,两翼一个基础研究,一个是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现在我们决定创新创业一定要放在基础研究前面去。”王建宇院士表示,“我们鼓励老师、学生们去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要走出象牙塔,需要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市的政策红利,通过调整科研方向、优化科研项目和考核等方式,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转化绩效为目标的项目立项组织机制,促进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社会市场需求相结合,科技领军企业、高校院所联合成立研发中心或技术创新中心,对单个技术领域内上下游资源进行整合,通过企业出题、大家共同答题、企业考核等路径,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推动人才引进培育与项目孵化良性互动。

黄开胜也表示,“我们第一个在做省校合作,第二个是全球引智,第三个是扎根地方,最后一个是要素集聚。”浙江清华长三院走出了自己的一条道路,解决新型创新载体生存问题的同时,往源头创新迈进,走出了为科研团队到地方创新创业、发展壮大综合赋能的全链条路径,构建了清华人才、技术等要素集聚的创新生态并形成影响力。

事实上,多家新型研发机构的科技成果已然走出了“象牙塔”开始与产业结合。

氢邦科技是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孵化的高科技企业,核心产品就是SOC的电解制氢系统,通过全方位技术实力沿革,其核心产品已实现商业化批量生产,单位成本随产量拉升不断降低。中科深谷的高性能实时仿真控制系统已应用到机器人、新能源、无人驾驶等相关领域,在软件硬件两方面实现国产化的替代。中科院医工所的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国产化率已经达到90%以上,已经将产品转化给山东威高集团,积累了十几万份临床数据。

这些,也只是新型研发机构近年来成果的沧海一粟。

今年开年以来,随着ChatGPT应用持续走俏,AIGC(生成式AI)站上风口,而新型研发机构对此的研发和布局远早于风口的到来。

北大信研院张伟表示,早在2021年,基于AIGC技术,北大信研院就实现了包装设计智能化服务,不用繁琐的设计流程和高昂的物流运输费用,就能一键生成包装设计方案,一周左右才能完成的包装设计方案缩短为三分钟完成。

不仅是AIGC,近年来,数字经济、智能计算、精准医疗、工业数控、氢能源等一个个热词,形成了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下的一个个产业“风口”。

利用自身智能计算数字反应堆优势,之江实验室针对国内蛋白酶相关产业面临的困难问题,成功建立智能计算蛋白酶挖掘设计平台,实现了酶的新功能与新发现,有效提升了酶活性。之江实验室智能计算基因方向高级工程专家唐进表示,全球工业酶市场资源75%被诺维信、杜邦杰能科等5个国际公司占有垄断,具有超过1万项专利申请和授权。之江实验室开发了一个基于AI的Cas蛋白酶的开发平台,从几十亿的基因里面去挖掘新型的蛋白酶,为生物医药、绿色产业等赋能。

基于区块链技术,上海长三角区块链产业促进中心王奕团队构筑了科技评价体系,对项目、人才、机构、科研成果提供客观科学的评价。形成人才发现的“跑马场”,优秀人才的“光荣榜”,人才培育的“孵化器”。

中科深谷则是通过实时仿真控制系统,可以完成从系统建模、分析、离线仿真直到实时仿真的全过程,可航空、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发人员全神贯注于控制方案的构思而不必再在琐碎的杂务上花费相当多的时间,从而缩短几个月的开发周期。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程文播表示,团队通过国产高端医用三重四极杆质谱研发及产业化,可以实现对于微量元素的精准检测,在工业、半导体领域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清华长三院李旭晖团队则以基因甲基化、基因编辑技术实现肿瘤和传染病的超灵敏检测。他表示,通过基因甲基化技术检测极微量甲基化DNA,灵敏度对比国家标准的提高了15倍,与美国德国的水平一致,但成本更低。

如何以固体氧化物电解池打开新能源的千亿市场?宁波材料所杨钧表示,反向的发电的系统也是一个数千亿级的市场,它可以和煤制气煤炭的清洁利用结合起来,前景巨大。而且氢能产业也是蓄势待发的大背景、紧跟未来第一大主流电解制氢路径,通过不断的全方位技术实力沿革,其核心产品已实现商业化批量生产,单位成本随产量拉升不断降低的目标。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李春来团队则以多参量气体监测系统实现危险气体提前预警,助力安全生产。他提到的核心技术体系、平台架构、诸多解决方案、可行商业模式,让我们看到了多参量高精度气体监测与云平台解决方案存在的必要性、发展的可能性

……

一项项科技的成果也正好位于近年来的新经济热点领域,一旦国产技术突破,也将在产业上具有无限想象空间。

新的征程上,集聚科研、教育、产业、资本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正以“走在前列”的精神,不断激发和凝聚科学家精神,让科研机构的“千里马”在产业的草原上竞相奔腾,相信也正是这样无数的科技之光点亮精神火炬,汇聚引领发展、驱动复兴的不竭动力,以科学家精神照亮经济发展的前路。


责任编辑:企业家日报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