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贡献民营企业家的力量

来源: 企业家日报网 时间: 2023-03-10 作者: 李羚 兰琴

 李羚   兰琴

新时代是民营企业家建功立业的大好时代,作为新时代民营企业家,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的思想,传递了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最强音。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中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仅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民营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领悟“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和“两个健康”思想是牢牢把握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最根本政治保证。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关于“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的方针政策,消除顾虑,放下包袱,大胆发展。它们是有其自身的内容的,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强调“三个没有变”,即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两个健康”,是指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战略性认识和制度性保障凝聚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共识。截止去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已从2012年底的1085.7万户增长到2022年的4700多万户,十年翻了两番多。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民营上市公司数量突破3000家。带动就业人口超过2亿,是数量最多的市场主体,是群众生活最直接的服务者。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任何否定、弱化民营经济的言论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指出,中国走出了一条民营企业发展的道路,何其艰难!这也恰恰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筚路蓝缕开出的一条路。民营经济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两个毫不动摇”保证了推进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正确方向。我们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彰显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制度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民营企业家是全国人大和政协工商联界别队伍的一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力量。截止2022年,我国工商联有500多万会员,有3000多个县级以上工商联组织,还有3万多个商会。中国近些年来出台了不少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实施办法》。对在涉企政策制定中提出有重要借鉴价值意见建议的企业家和商协会,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通过适当方式给予肯定或褒奖,推动形成企业家和商协会积极建言献策的良好氛围。常性了解企业动态、听取企业诉求,及时向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报告企业反映集中的重大问题和意见建议。

“两个毫不动摇”决定了推进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高质量健康发展的光明前景。为广大企业家指明了方向,大家将鼓足干劲加快高质量发展。当前企业普遍处于发展低谷,虽然旅游、消费等行业率先出现强烈复苏信号,但全行业恢复仍需要过程。民营企业要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自觉走高质量发展路子。

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依法维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高质量发展呼唤民营经济力量,要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专心致志搞发展。一方面要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排忧解难,让他们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专心致志搞发展。另一方面,党委政府要积极帮助个体工商户解决租金、税费、社保、融资等方面难题,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帮扶。

其次,民营企业必须担负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在企业内部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构建全体员工利益共同体,让企业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员工。建立利益共同体,是随着企业的发展,经营者和管理者共同谋利的分配机制,是企业长期发展所必须的。实践表明,凡是致力于构建全体员工利益共同体的企业就有竞争力,华为企业成功的根本原因归结于华为股权激励制度。正因为员工持股制度,华为才在与跨国公司的人才争夺战中没有长期处于明显下风。

第三,民营企业家要增强家国情怀,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方面,要坚持党管人才,遵循市场规律和企业家成长规律,完善精准支持政策,推动政策落地实施,坚定企业家信心,稳定企业家预期,营造法治、透明、公平的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家要珍视自身的社会形象,筑牢依法合规经营底线,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争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贡献民企力量。从1978年中国企业家开始参与公益,到2003年中国颁布慈善公益条例、建立现代公益基金会,民营企业从事公益经历了从“传统慈善”到“现代公益”的变化,也就是把公益慈善基金当成是第三次分配的方法,然后通过企业家的努力,一方面让企业去盈利致富,另一方面使利益相关人通过公益基金得到帮助,使我们的社会先富带后富,整个社会和谐发展、共同繁荣,让中国式现代化得以实现。慈善事业发展至今,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家进入大众视野,他们十年如一日积极投身社会事务、热心公益,贡献大量财富、调动社会资源,在一个或多个慈善领域深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和对社会、对下一代的责任担当。2022中国企业慈善公益500强中,民营企业入围311家,占比62.2%,慈善公益投入总计496.7亿,占总体投入的78.6%。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积极投身于公益慈善事业,实现效益增长高于经济增长,慈善增长高于经济增长的现象,足以证明企业精神文明在提速,并没有因为经济困难而放弃慈善事业。这些都为慈善公益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南,也为社会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能。因此,应随着慈善事业专业度、透明度不断提升,民营企业不断向前发展,财富在社会和企业之间双向流动的良性格局必将形成。

 (作者李羚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兰琴系四川省社科院实习研究员)

责任编辑:木兰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