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德保县那温村: “一领四治”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来源: 企业家日报网 时间: 2022-09-25 作者: 岑日就 李淑萍

1.那温村那温屯全景图_副本.png

那温村那温屯全景图

  那温村位于广西百色市德保县城关镇东部,距离德保县城8公里,该依山傍水,风光旖旎,德保母亲河——鉴河犹如玉带环腰一般绕村而过。村域面积约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3亩;全村辖7个自然屯,11个村民小组330户1260人;有党支部1个,下设2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1名。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那温村积极探索以“党建引领·四治融合”为核心的乡村治理模式,创新村民自治机制,加强“一约四会一队”建设,不断推动乡村治理从单向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

  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领导核心。那温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强化党的组织力和引领力,筑牢乡村治理基础。一是抓基础强堡垒。注重选拔培养村级班子队伍,优化村级班子结构,提升抓党建谋发展能力。全面推行“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群众”的党群联系服务体系,坚持党团工妇共建共治共享,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面公开党务村务财务,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设立党小组之家,组建“乡村建设服务队”“急难险重突击队”“矛盾纠纷调处队”和“产业发展服务队”4支党员服务队,通过对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的方式,引导参与那温村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各项环节,实现党的领导核心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三是抓治理促和谐。成立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组织并建立健全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搭建村务监督委员会、党员大会、村民大会等治理平台,引导党员群众参政议事、民主协商,为民族地区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成立乡贤理事会,凝聚多年来外出工作、经商等乡贤力量,协助化解村中历史遗留困难问题,维护村组和谐稳定,同时带动更多乡贤反哺家乡,为家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民主管理,强化居民自治共建能力。以“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为基础,组织村民制定《“十要十不”村规民约》,严格执行群众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村级组织、党员干部、村民群众共同参与民主管理、民主自治,设置“喝茶议事”室,以茶聚民,共商共议,实现百姓烦事、村务大事“大家管”。充分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全面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

4.那温村议事会成员、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在议事厅共同商议村事_副本.png

那温村议事会成员、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在议事厅共同商议村事

  依法治村,牢固树立依法治理理念。成立那温村法律服务团,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对村级重大决策、村民民主决策等提供法律援助。邀请老党员、退休老干部、乡贤、村级警务助理、司法调解员组成“和事顾问团”,做到事事有人盯,出事有人管,矛盾问题有人解,出现民间纠纷很快就地解决,实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屯”目标。

  以德养村,传承传统文明文化底蕴。注重对道德文化的挖掘,围绕“温”字深挖文化潜动力,提出温勤、温俭、温信、温厚“四温”精神。一是开展最美脱贫户、最美致富带头人、最美婆婆、最美媳妇、最美乡贤和优秀共产党员“五美一优”评选活动,寻找“最美那温人”,用那温人、那温事诠释“温”的内涵,用身边榜样典型引领道德教化。二是充分整合“五个”阵地建设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强化乡村德治阵地建设。三是注重村屯“五老”的发动和组织工作,协助村屯事务管理,组建乡风文明劝导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乡贤、群众主体作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四是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创建农家读书角,开展“文化进万家”文艺巡演、“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弘扬正能量,不断丰富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强化智治,推动智慧乡村建设。努力打造一个集村务处理、建言献策、沟通交流等多项功能集一体的互联网沟通平台,全面推动智慧乡村建设。一方面,以“一平台七板块三张网”构建智慧乡村智治,搭建“智慧乡村”平台,设置“农业技术服务知识”“基层党建”“政策法规宣传”“政务服务”“农村民生资金监督”“新闻时事”“农产品销售信息”等7个板块,充分利用大数据功能夯实乡村治理平台,推进智能化进农村,为群众提供涵盖电子政务、综治维稳、新闻信息、交通查询、生活缴费、党建信息等多领域的一站式服务,构建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新闻获取、党员管理、互动交流不出村屯以及“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一体智能化乡村治理。另一方面,建立村便民服务窗口、“那温人家”微信公众号、那温村乡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开展治理,提高村务处理效率,初步形成“互联网+乡村治理”线上线下两手抓的乡村治理新局面。

  2018年以来,那温村先后荣获百色市“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红旗村称号,以及“自治区级农村村建设试点”“自治区四星级基层党组织”“广西十大最美乡村”“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被命名为“第四批自治区民族团结示范进步村”;荣获“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林凡建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