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国:河南省委书记为何强调三门峡做好这两个关键转变?

来源: 企业家日报网 时间: 2022-05-24 作者: 杨建国

QQ图片20220524142626.jpg


文/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老杨会客厅创始人  杨建国


加快推动产业从原料向材料转变,加快推动产业链从“中间”向“终端”转变!

5月19日至20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到三门峡市调研。

本次调研,为三门峡定下“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新驱动,实现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蝶变”的总目标,并提出要做好两个关键转变。

为什么特意点题三门峡做好这两个关键转变?本次调研给出“创新发展”哪些新内涵?


一  

为什么特意点题三门峡做好这两个关键转变?


2021年,三门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跃居全省第五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居全省第四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2022年一季度,三门峡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全省排名第一位,实现了良好开局。

上面提到的几个关键发展数据,充分说明了这两年三门峡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也充分说明了三门峡多年来坚定不移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坚定不移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成效。

作为河南西大门,三门峡历史上一直是资源城市和生态大市,区位条件优越,历史文化资源厚重。

围绕资源型城市的市情,以及区位、生态、文化等优势,去年以来,三门峡举全市之力,围绕“高质量转型”和“创新发展”两大主题,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高质量转型方面,三门峡着重强调把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重中之重。

制造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筋骨,是实体经济之基石。这方面,围绕河南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优势再造战略”“换道领跑战略”的部署要求,三门峡深入实施“以实体经济为主体、科技和金融为两翼、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为主攻方向”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协同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打造全国重要的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努力进入新发展格局关键环、中高端。

目前,三门峡依托国投金城冶金、宝武铝业等头部企业,传统资源型产业加快向以铜基、铝基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转型,以易事特、中科芯时代、中车重装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成势,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特种新能源汽车基地已现雏形。

特别是新材料产业方面。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材料基础,三门峡找准了发展新材料产业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业质量的突破口,明确发展先进铝合金材料、高档铜箔材料等新材料及制品,把培育壮大铜基新材料作为重中之重,力争“十四五”末新材料产值达到1000亿元。

“创新发展”方面,三门峡坚持把创新摆在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将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列入“十大战略”之首,作为“三次创业”的关键要素、高质量发展的治本之策,以“一号工程”推进这一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着力抓好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环境优化,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有一个关键数据,能最直观的呈现三门峡创新发展的成绩: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6年的0.62%增加到2021年的1.92%,而且研发投入强度、高科技企业数量、研发平台数量实现“三个倍增”。

最能体现三门峡创新发展成果的,有三个地方:

一是,以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为关键载体的创新平台建设。

我国是关键金属大国,建立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是关键金属领域的重要战略布局,是发挥资源优势、聚焦战略科技力量、服务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振兴资源型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举措,而随着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正式揭牌,可以预见将对发挥三门峡有色金属资源优势、保障国家战略需要、推动三门峡市乃至全省的有色金属材料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是,大力培育发展“院士经济”。

三门峡在践行创新发展理念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逐步打造出了“院士经济”的品牌。

这其中包括“引凤还巢”,三门峡大力推进“人才回归”工程,聚焦“黄白黑红绿”优势产业,与行业院士深度合作,引领支撑产业转型发展。这其中以2021年3月,特聘三门峡籍中科院院士何满潮为首位“产业发展特邀顾问”为代表,建成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三门峡研究中心。

还包括“揭榜挂帅”,完善“企业出题、政府立题、人才破题”的科研攻关模式,打通企业创新“堵点”。这方面以针对冶金产业中含砷固废处置的“卡脖子”难题为代表,成功对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柴立元,与国投金城冶金公司深度合作开展高纯金属砷制备及砷化物合成技术研究。

2021年以来,三门峡全市柔性引进“两院院士”7名,实施重点人才项目6个,带动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7家,培育省级创新平台8个、市级创新平台98个。

三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实现历史突破。

当下三门峡初步形成 “一本四专”高等职教体系,在全省率先建设现有学生2.2万人、未来3年有望聚集10万人的高等职教园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高等职业教育中心雏形初显。

当然,成绩之外,从长期来看,三门峡产业层次较低、创新能力较弱、资源消耗较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支撑不足,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融合不够,转型发展任务依然艰巨。

而本次调研,为三门峡精准定调,正是建立深刻把握三门峡市情,清醒认识人口规模、资源型城市等方面的问题的基础上,既是对三门峡上一阶段转型发展成绩和路径的肯定,也对三门峡提出新要求、新期许,对三门峡发展方向、未来定位做出了新的关键部署。


二  

本次调研给出“创新发展”哪些新内涵?


本次调研,强调三门峡“走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

从本次调研来看,这条转型发展新路,在三门峡现有发展成果之上,增加了哪些新内涵?

首先,开发区用地结构,成为了关键抓手。

其中明确强调,以“亩产论英雄”推动开发区发展,明确河南省开发区推荐性指标及基准值,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为亩均600万元,亩均税收为20万元。

至此,去年下半年启动至今,河南开发区改革迎来“最终攻坚”!

近日,河南开发区改革大动作不断,《2022年推动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公布,《关于实施河南省开发区标准体系及基准值(试行)的通知》印发等。

这些方案明确:2022年全省开发区整合工作全面完成,标准、规划、机制、组织全面确定!

在这样的关键节点上,本次调研再次强调,“要进一步优化开发区用地结构,严格工业用地占比,加大单位面积要素投入强度,提高亩均产出效益,推动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这也进一步释放了全省提升开发区用地结构的决心,开发区用地的要求和标准将会加大落实力度,特别是这将成为考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抓手。

其次,给出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内涵。

本次调研强调,“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厚重丰富的文化资源,深度融合文化、旅游、养生、养老等业态,推动全链条全要素文旅文创业态集群化、特色化发展,做好文旅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

而这其实传达着这样一个关键导向:推动三门峡生态、历史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发展胜势。

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把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作为全省实现‘两个确保’的十大战略之一,这在河南文旅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种安排布局,也充分体现了需要把文旅融合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把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放到大局、变局、全局中来看,来谋划布局文旅文创融合工作。

这一方面,需要三门峡以产业思维,来谋划布局文旅融合,以文旅深度融合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推动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文化业态与旅游业态、文化消费与旅游消费的全方位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业态和新的增长点。

另一方面,也需要三门峡要有项目化的思维,来推动文旅融合落地,注重项目谋划的功能性,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加快建设一批好园区、好景区、好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三门峡文旅文创融合发展。

第三,把“人”放在高质量发展更关键的位置上。

本次调研强调,“把引育人才、集聚人才作为基础性、战略性的大事来抓”,努力建设“努力建设知识城市、年轻城市、创新城市”。

这既是对三门峡人才工作成果肯定,也是对三门峡,乃至全省创新发展,提出的新抓手和新导向。

这方面,三门峡除了打造院士经济品牌和做好高等职业教育之外,已经初步探索出来了一条新路。

包括,以一号工程推进“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这个首位战略,这个推进力度和重视程度,全省少有;

包括,为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加快集聚,实施“创新人才回归”“本土人才培育”行动,聚焦人才所盼抓改革,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全面激发人才活力;

还包括,选准主攻方向,围绕关键金属、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业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加快科技创新平台、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打通科技成果转换“最后一公里”等等。


责任编辑:张宇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