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思维与小企业活下来的次优选

来源: 企业家日报 时间: 2022-05-04 作者: 赵令

赵令 

疫情已成常态,各行业面临长期的严峻挑战,兰州大学数学推演、最新预测新冠大流行将于2023年底前结束,为此,小企业经营者必须具备系统性的“疫情思维”,多维度、正向的少负向的思考,不要非习惯性抱怨。在疫情多点暴发,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股市暴跌之际,政治局4月29日召开会议,提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个要求,并在平台经济、楼市等领域释放一系列新的政策风向,立竿见影地拉升了股市,国内市场信心也明显回升。会议宣示要“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表明官方对平台经济的整改将告一段落,接下来的重点将是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并出台支持平台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按说防住疫情与稳住经济很难两者兼得,但中国政治语境下,这两者并不矛盾。实际上,既要、也要、还要,通常是高层决策的标准提法,可谓面面俱到,算无遗策。

 

万科在几年前的年会上,张扬挂出了“活下来”的务实广告。不管体不体面,先活下来最重要,就是在疫情期间,世上还是有很容易赚的钱,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及制度设计的短暂缺陷找机会。这里只谈普通人够得着的事情,理性看会发现,现在流行的众多交友平台利用的是你的好色;金融理财利用的是你的贪婪;餐饮美食利用的是你的贪吃;在线购物利用的是你的懒惰;团购拼单利用的是你的占便宜;社交平台利用了你的虚荣等。每一种商业模式都是一种人性弱点为支撑。你品,你细品。怎么理解普通的消费者?有人被设计、被套路、被割韭菜,与当初线下传销“老鼠会”无差别,这样会把消费者吓成惊弓之鸟,导致新的信任危机值得警惕。

 

地缘政治冲突与国家对策,500强,央企等如何度过疫情更高维,超出了认知边界。宏观上高层喊破嗓子要促进消费,微观上却是有阻碍的。武汉疫情后,是报复性消费;现在多点封控,解封后想的是如果再封,家里如何安全过关,必须购置生活必需品,冰箱与口粮。消费者正在变得警惕,不想相信,不想被收割,不想交智商税,这三个不想意味着滞涨,订单流失。没有人做过统计,但是每一个小企业都真实地体会过,这种实实在在被拒绝的滋味。并非是因为产品不好,服务不好,而是非理性的情绪反应。很多产业变得遭人讨厌,伤害的是那一批实实在在的小企业。把割韭菜描述得高大上,渐渐地就形成了一种风气,只看眼前利益,赚完就走人。日积月累,轻视的是商业文明,让小企业生意就更难做了。

 

疫情封城系统工程,一体两面,也直接将城市的社会公共卫生、道德、城市文明程度等加速度跃入一个新的高度。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社会生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小企业天生命贱,求生意识强,商业社会就更需要一种新的制约,要保护良性的商业生态,更需要的是阳光、善良,让人温暖,让人欢喜,积极的为美好生活添砖加瓦。小企业在这个忙碌的世界,纷繁的事物占满了所有的时间,几乎用尽时间去理解外在的一切,去感知外在的变化,去获取外在的评价,去与外在相处并获得世人认可的成功。目的很简单,活下来,养家糊口,身心疲惫,做不到身心合一。

 

站在亚洲贸易一体化的制度安排立场,2030年关税逐步归零。小企业机会选择就多了,船小好调头,中国供应链链条完整,有活下来的选择比其他国家更大。但2022年一季度、二季度因为国家疫情的常态化防控,但东南亚的龙头-----越南的异军突起,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三个信号:

(一)出口。越南的三月份出口额达到了340亿美元,超过了深圳的240亿,已经走在了赶超广东560亿美元的路上了。现在越南的一个木制品、纺织品订单已经排到三季度了,而我们国内的出口企业却开始面临这个毁单的风险。一个经济体量比广西还小的越南,到底会不会是我们的对手呢?紧接着当我们的A股还在3000点左右艰难徘徊时,越南的股市涨幅却惊人。

(二)股市。经济高速发展,企业的盈利增速又非常的可观,越南股市从2012年的400点一直涨到前段时间的高点,超过1500点,涨幅接近三倍。从疫情中的低点到现在,涨了一倍。

(三)房市。比越南股市更猛的是它的房价,胡志明市从2015年到现在,每年都能够保持20%以上的涨幅,那现在商品房的均价大概是3300美元一平,创了十年来的新高。折合人民币不到22000元一平,对于有钱人来说,这里就是资产的洼地。李嘉诚这个资产风向标出手了英国资产之后,就转战越南,还把胡志明市定位为金融和技术的战略中心,承诺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注入大量的资金。

 

越南一直在效仿中国的发展道路,我们是改革开放,越南版是革新开放,已经持续多年,为什么直到近年来才开始加速爆发呢?如果说加入WTO改变了中国,那么中美两国的贸易战爆发就改变了越南的国运,加速了第四次的产业转移潮。这场贸易战的最大赢家不是中美,而是越南和墨西哥这一众生产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从2018年后,越南对美的一个贸易增速就非常的快,究竟有多少的企业去迁往越南,这个数据线还难找到,这中间固然也有不少的中国商品,它去跑到越南贴牌再转口。越南所吸引到的外资总额已经实际上超过了广东。另外说越南从2021年三季度之后,就迅速从这个零疫情转向灵活适应疫情的战略,逐步放开,所以经济迅速就从三季度的负增长快速反弹。

 

越南对我们国内构成的挑战会有多大呢?首先单就越南这个国家来说,体量不大,全球没有几个国家可以来吸收中国所有的制造能力,包括印度。越南挑战的不是广东,是广西、河南、湖南这些中西部的省份,这些地方建好的厂房、园区嗷嗷待哺,就等着沿海一些中低端的产业转移过去。而越南就是来抢中西部的饭碗。这中间的竞争不只是看区域内人力成本的竞争、招商引资力度的竞争。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中国经济面临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成本,我们的监管部门有一个加速完善的周期。但对于小企业来说,合规的成本在提高,政策不确定性的前景也增加了。越南正处在工业化的初始阶段,有后发先至的优势。崛起的背后,可以看到有排斥中国的趋向,如果它的产业链是嵌套在中国里面的,担忧多余。怕的就是说有人来联合“民主国家“形成同盟,一步步来馋食掉我们产业供应链的份额。老美在疫情后改了战略,在搞全面脱钩的同时 ,又转向和中国经济的再挂钩。归其根本就是因为美国在这个疫情这两年商品紧缺,通胀飙升时,中国体现出来的这个产业集群的优势,体现出来供应链、产业链的门类齐全,及强大的韧性、弹性。所以老美一边需要中国先救急,一边又要加速重构全球的生产体系,让中国不再成为唯一选项。

 

再看我们泛东北亚区域,基于物流半径过长,小企业发展从来不是这个区域的主要选项,偏生产资料及大宗物资类别,弱生活资料市场。今年,有版本说韩国是东方乌克兰,俄乌的长期化冲突符合帝国意志,有利于美金回流。中日韩贸易一体化随着新的领导入场亲美,需要新的“投名状”,短时间东北亚一体化整合预计需要更长的时间。黑海地区、东北大平原、北美、南美是全球四大粮仓。俄乌冲突以来,乌克兰物流受阻,俄罗斯受金融制裁、贸易限制,乌克兰与俄罗斯也都在限制粮食出口,全球粮食供应链中断。粮食供应突然趋紧,倒逼贸易转移,过去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口粮食的国家,都须寻找其他供应地。2022年粮油产品大涨价不须预期,我们最重点关注的涉及国际民生的粮油产品就好,这不需要多大的企业就可以营运。

 

“卡脖子”的课题有高人思考,国家自有对策。美国已经埋葬了全球化,制造业回流美国已经是不太可能的了,但小企业在产业选择时要看到,各类产业会根据比较优势分散地进行转移。比如说马来西亚和越南是电子产品,泰国就是汽车和包装食品,印尼是机械和石化产品,新加坡是半导体还有生物制药。它把中国产业链从低端、中端、高端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肢解分散,所以全球化分工它不会走向终结,但是产业供应链网络会变得更加复杂,更加多网点,成本也不一定会比以前全部交给一个世界工厂中国来做更低。而吉林省定位是大粮仓,大肉库,中国的中央厨房。我们继续聚焦关乎国人吃饭的问题——米面油糖、酒鱼牛羊,整明白了就行了,在冷库与冷链上做足功课,活下来就很容易。

 

吉林的疫情对大盘经济影响微乎其微,但对民生影响超级巨大。只要春耕完成,玉米、高粱、水稻按农时播种,下年碗里有粮,国家心里就不慌。但上海疫情,它是中国经济的龙头,影响了多少外资的信心不得而知,但是钱是很聪明的,如果在中国有利可图,就不会走。国家改革开放40年来,培育出了庞大的中产阶级,可让商品实现就地销售。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大国对抗的力量足够充足,怎么去重构这个世界的新秩序?国家提出了双循环的战略,因为国内庞大的市场同样可以培育出我们的这个底气,所以你说很多的事情,他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还是需要我们居民手里有点钱才行,有钱要优先买油买米。

 

小企业要活下来,要有疫情思维,我们不是占卜师,没有能力做最优选。普通人只就普通人的事。高科技、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要么是高技术人才该思考的,要么是有钱人及权贵层的布局。小企业无资金、无技术、无人才,不可能做高大上项目,只能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不要被有心人带节奏,误入歧途。俗话说,小老百姓一睡二拉三吃就是生活的全部。很多当代人贪恋美食,其次是消化和排泄,第三是水源和粮食。

 

综上,疫情后粮食安全已经被国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认知高度。小企业的次优选建议以民生产业为主要通道,活下来的概率会远远高于其他选择。毕竟中国有14亿人,每张嘴算一寸长,现有14亿寸长一张地球上最大的嘴,需要倒进去多少牛?多少米?多少油?天香地权农场集中精力在“粮袋子”、“油罐子”、“酒瓶子”上,做好我们自己的主业,长期守护在东北大平原的苞米地里,专精特新,总比好高骛远的人要滋润得多。作者单位:北京龙谷资本创始合伙人/天香地权农场主


责任编辑:袁乙恒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