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富起来

来源: 企业家日报 时间: 2022-04-28 作者: 秦仁智

贵州省盘州市舍烹村,中国“三变”改革的发源地,通过“三变改革”让资源变资金,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民们从原来“面朝黄土,兜里没钱”到现在“入股分红,天天数钱”,实现了乡村的振兴。

舍烹村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普古乡,山高谷深,因为一座座大山的阻隔,村民祖祖辈辈守着“一亩三分地”靠天吃饭,是盘州市边远、贫穷、落后的少数民族村寨之一。
      农民人均收入不足700元。
      穷则变,变则通。
      舍烹村以“变”促新,通过思想转变、产业转变、生活方式的转变,村民们靠山吃山,做好山水文章,走特色农旅一体化发展新路,把家乡的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变”出了一片新天地。
      如今,这里是中国“三变”改革的发源地、国家级4A级景区、全国文明乡村。
      1965年10月出生的陶正学,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普古乡娘娘山联村党委书记,盘州市普古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贵州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陶正学16岁走出大山外出闯荡,成为了村子里最先富起来的人。
2011年之前,他先后出资1200余万元,为家乡修桥铺路,资助43个贫困学生上了大学。
      但他发现乡亲们在家门口依然找不到创业就业的机会。
      为了能帮助乡亲们彻底“拔掉穷根”,早一点脱贫,早一点实现小康。
2012年5月,陶正学牵头成立了“贵州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园区”,整合农村分散的土地,量化集体的荒山、湿地、林地、水域等10.68万亩资源,让乡亲们每天坐着中巴车上下班,在自己地里干活还领着工资,家里老小相互照应和和睦睦,过上了上班族的生活。
      2013年成立了贵州娘娘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充分把大生态、大旅游、大健康和大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力求打造农旅一体化发展的国际大健康旅游度假目的地。
      陶正学在2012年,关停了煤矿、洗煤厂,带着4.5亿元资金毅然返乡,开始了他的开发式、造血式扶贫之路,也开启了娘娘山周边8个村寨的脱贫致富的蝶变之旅。
      陶正学率先探索“资源变成资产、资金变成股金、农民变成股东”的“三变”改革创新机制,实现了11万亩自然资源、2252万元财政扶持资金转为村集体和农民持有的股权,964户农民变成股东,990位农民变成产业工人。
    “故乡的水土和父老乡亲养育了我,我一个人富了不叫富,乡亲们共同过上幸福日子这才是真正的富”,这是他始终坚持的信念。
       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陶正学言行一致、信守承诺,致富不忘家乡,修路、修学校等,帮助贫困家庭解难,带领乡亲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陶正学在外经商期间,先后投入了2000万元用作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
2012年,他带着资金和发展理念回到家乡,成立盘州市普古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产业发展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陶正学按照“一村一特”做好“一村一规划”,走上了一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之路。
       陶正学采取“农户入股多少,合作社就垫多少”的方式,带动8个村465户村民用土地或现金入股,在每股20万元的股金中,农户只需入股10万元,由陶正学垫付10万元。对于想加入合作社但又缺乏资金的一些村民,陶正学还无偿借钱给他们入股,履行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承诺。
      陶正学整合社会资金、村民手中闲散资金、土地、集体资产、生态资源、政府帮扶资金和政策,发挥各种要素整合的最大效应,探索农村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使舍烹村成为贵州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排头兵。
      通过不懈努力,陶正学摸索出了“三变”发展模式,帮助村民就近就地务工。
2016年,娘娘山园区实现农旅产值4亿元,带动1472户贫困人口脱贫。
      在村民眼里,陶正学是一个诚实守信的致富带头人,他当初承诺带领父老乡亲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在实现。
      2013年11月荣获贵州省首届返乡农民工“创业之星”荣誉称号;
      2014年陶正学荣获全国民族大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贵州省道德模范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5年08月荣获“光彩事业国土绿化贡献奖”荣誉;
      2017年7月24日,陶正学被评为德耀中华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2017年11月,陶正学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2017年荣获第六届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提名奖;
      2016年被评为贵州省第五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
      先锋带头 舍烹村村民、企业家陶正学回到乡村,和村民们商量发展特色农业,力争改变贫困面貌。
      陶正学是舍烹村首批富起来的人,他16岁外出打工,从农民变身企业家。
致富后带着上亿元资产回村发展,又从企业家变回农民,立志改变家乡贫困面貌。
说服村民 通过村民大会,一家家上门做思想工作和宣传动员,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提供工作和分红,说动村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旅游业,走山地特色的现代化产业发展道路。
       依山就势 娘娘山有丰富的高原湿地资源,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于是舍烹村依山就山,做足“山”文章,开发“山”潜力,成立贵州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公司,规划建设为山奇、水灵、谷美、石秀、物华、处处成景的大健康旅游目的地,把娘娘山湿地公园打造成一张喀斯特地区独特的生态旅游名片。
       创新发展 合作社将流转的土地统一规划种植猕猴桃、刺梨、蓝莓等高价值经济作物,带动产业发展,提高附加值。通过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让闲置的荒山、河流、洞穴、深沟变成了宾馆、饭店、旅游景点、水上乐园和游客接待中心。
要素变革 以舍烹为中心,逐步建起了“三变”商业街、“三变”陈列馆。
       坚持“无物不股、无资不股、无事不股、无人不股、无奇不股”,广泛运用“三变”+特色农业、“三变”+乡村旅游、“三变”+特色小镇、“三变”+现代金融等模式,将荒山、土地、林业、水域、闲置房屋、村集体资金等生产生活要素都盘活起来、运用起来。
       产业变革 采取“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选准刺梨、猕猴桃和蓝莓三大主导产业,让土地升值,同时打造天山飞瀑、高原湿地公园、温泉度假小镇等景区景点,通过农旅一体化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村民变革 探索了农民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参与合作社经营。

农户可以用地入股成为园区的股东;还可以用资金入股,对想用资金入股又缺乏资金的农户,陶正学自己出资50%、园区借50%给农户入股。与农户签土地流转协议和产品收购协议,农户可以获得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务工收入和集体分红四种资金,真正把农民变成股东。
      联动周边 整合周边村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设立了娘娘山园区联村党委,统一归联村党委统一管理,陶正学当选党委书记,带领8个村联产连心、共同发展。先后成立了贵州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娘娘山建筑有限公司等公司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打造了天山飞瀑、高原湿地公园、温泉度假小镇等景区景点,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的生态之路,实现了村村有产业、寨寨有风光、家家创和谐的发展目标。
      舍烹村通过三变改革,整合资源,依山就势,带动村民积极参与产业变革,联动周边村子共建共享,实现了乡村振兴梦。它的发展对于乡村振兴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舍烹村发展的成功经验,以思维的转变对于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村子,要转变思维,把劣势变为优势,跳出农业思维做农业,这样才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不然就是金山银山放在旁边也看不见。
通过邀请乡贤回乡带来思想转变,依靠乡情感召乡贤企业家回乡发展,带来新思想新模式。
      邀请专家进村,进行授课和培训,转变农民思想,大部分村民可能存在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而对土地流转、发展集体经济存在抵触心理,因此要做好思想工作,多加宣传,让村民明白三变改革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主动参与改革。
       三变改革能够有效的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整合资源,激活了乡村的资源,创新了农业经营体系,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增加村民积极性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中。
      梳理整合打包乡村资源、宅基地、土地等,折股量价,入股村集体经济组织。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确权颁证,保障农民财产利益,给村民吃定心丸,再通过固定分红、利益分红、提供工作、提供生产生活配套服务等方式让村民受益,进而激发村民入股入社,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联动发展,抱团发展、抱团建设。
      和周边的村子抱团发展,建立联动机制,实现资源的共享,优势互补,积极整合资金、技术、土地等资源,实现乡村连片发展。
      设立领导组织,通过统一规划,管理,提高发展效率。建立信息交互机制,方便群策群力,资源,信息互通共享,为项目建设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

(秦仁智)


责任编辑:蒋莉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