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赛道思维”增强国资国企“五力”

来源: 企业家日报 时间: 2021-08-24 作者: 袁乙恒

(作者:徐代军,成都产业研究院)

 

处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进程中,新一轮产业革命、数字经济等带来的机遇为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新的机会。对于国资国企而言,该如何在这一进程中塑造未来竞争优势呢?笔者认为,国资国企应具有“赛道思维”,以战略眼光和前瞻思维加快新赛道布局、新赛手培育、新赛场建设,并从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五个方面着手,全面提高竞争力。

一、增强竞争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科技变革、产业变革加速的背景下,市场竞争加剧,如果稍有懈怠,原有的先发优势就会削弱,已有的比较优势也会失去。因此,从未雨绸缪的角度来说,坚持增强竞争力是应对国内外市场挑战的必然选择。增强竞争力,主要从对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市场资源及网络的整合、能否适应新要求等方面体现。目前,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大趋势下,能够率先洞察市场未来,整合市场资源及网络,对发展模式及组织机构进行变革,实现竞争力增强目标就有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不断的市场资源及网络整合,夯实了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竞争的基础,也是更深度的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

对国资国企而言,一是持续提升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专业化能力,重点围绕新技术、新能源、新生物、新制造、新生活等赛道,培育渠道平台类企业。在6G、隐私计算、区块链、量子计算、卫星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细分领域,培育一批优质的“隐形冠军”,打造基于细分领域的“命运共同体”。二是大力发展新经济,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提高产业策源能力,顺应居民消费“质”提升和“量”提升的需要,在新零售、创意产品、智能产品等新赛道布局,推动消费“双循环”,尤其是努力做强做大做优“线上引流+实体消费”数字经济新模式,进一步激活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区域、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消费循环。三是顺应扩大开放的趋势,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努力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从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掌握发展全局,采取“各展所长”的办法,推动与知名企业合作,全方位拓展国际市场。

二、增强创新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企业经营最重要的品质”,“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增强创新力是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强健的创新力,主要表现为政策支持有力、基础研究扎实、技术研发深入、成果转化到位等涵盖“政产学研用”各环节的创新生态链衔接有序、运转高效,以及作为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创新成果使用者、受益者的创新主体在市场的活跃度。而不断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将有效调动员工创造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实现企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目标。

对国资国企而言,增强创新力的着力点是构建满足市场需要、符合企业实际的创新体系。一是促进“政—产—学—研—用—投”科研机制健全,聚焦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提升,围绕新赛道确定的产业链进行强链补链,并突出主体集中、区域集中、资源集中,对原属企业的产业研究机构进行升级改造,亦或是围绕构建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需要,与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合资合作建立新型研发机构,为科技创新提供高价值服务。二是优化市场化专业性产业链平台企业设置,以产业链平台企业为依托,将同处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企业通过产业链创新联盟、协同创新中心等形式进行有机整合,促进协同攻关、协同创新,解决产业链上企业“各自为战”的问题,增强产业的综合创新能力。三是推动知识产权交易机制更加完善,将技术按照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不同的诉求进行分层分类,通过“国有资本领投”模式,健全完善“引导性股权投资+天使投资+投资基金+基金管理”的多元投融资支持体系,让创新成果与国资国企主要产业发展相得益彰。

三、增强控制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增强控制力主要表现为以某一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为中心,促进横向和纵向协作,对产业链上中下游的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形成产业闭环,塑造产业生态新格局。

    对国资国企而言,增强控制力的关键,是植根于产业生态圈。一是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结合企业所处产业链实际,利用专精特新企业在某一细分领域的技术、渠道、品牌等系统集成优势,构建“共创共生共赢”的命运共同体,提升协同作战力。支持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板块对相关联的关键性技术环节的企业进行收购和兼并,加速全产业链资源整合,推动产业提档升位。围绕短板弱项,有针对性补强,突破“卡脖子”问题。二是打造行业“隐形冠军”,针对未来具有高成长性的潜力型企业,从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帮扶,打造一批未来有望成为产业支撑的“隐形冠军”,并通过持续性支持彰显国资国企的引导、带动作用,促进产业优势尽快建立。三是建立专项产业人才计划,围绕“要素功能集成、产业协作配套”,对接科研院所、职教机构,加强产业链各环节的专业人才培养,促进科教、人力资源等服务与产业深度融合。

四、增强影响力

      影响力即企业在行业的口碑,也是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其主要表现为对生产要素的聚集、对行业环境的提升等多方面。比如,企业凭借在业内的影响力,对人才有较强的吸引力,对行业标准的规范发展有话语权。

    对国资国企而言,增强影响力的关键,是通过推动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为国资国企不断增强影响力,在新赛道获得发展良机奠基。具体是,第一,通过推动“数字国企”建设,带动产业提档,并在所处主业范围内导入基于市场化的模块业务流程以及基于数字化的管理流程,推动组织机制运营水平提升,从而打通从市场、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提升企业运作效能。第二,通过推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引导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向具有充分市场竞争力的领域集中,增强国资国企的影响力。第三,通过组织结构优化,将诸如研发、生产、制造、市场、服务、投资融资等进行市场化、平台化改造,尤其是通过共享上中下游协作资源,做好业务存量,扩大业务增量,提升国资国企以业务驱动为主的运营能力。

    五、增强抗风险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对企业来说,抗风险能力的强弱是企业能否稳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主要表现为内部治理机制是否健全、与市场的通达性是否顺畅、是否能够凝聚员工的发展士气。

就国资国企而言,增强抗风险能力,一是要推进董事会建设,明确董事会职能职责,发挥董事会作为企业战略决策的“大脑”作用,完善法人治理机制,提升企业发展的稳定性、科学性和持续性。二是要紧跟市场需要,推进公司部门职能转变,将内审、财务等处于风险管控一线部门的职能进一步下沉,融入到实际业务的实操中,延伸风险防控的维度。三是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将员工的发展与企业成长挂钩,消除隔阂,统一发展思想,明确发展思路,把抗风险的意识嵌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具体工作实践当中。


责任编辑:企业家日报

猜你喜欢

top